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mystic

单层膨胀节ANSYS分析

  [复制链接]
dqdpdiysl 发表于 2007-4-1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p>1、文章是用塑性分析的方法验证所计算的结构符合GB16749-1997的强度要求,进而说明标准是合理可靠的。</p><p>2、文章考虑了:① 材料的塑性,即应力达到屈服限以后应力-应变关系是一段一段的具有各自不同的比例关系,而在标准中和我们的计算中用的是应力达到屈服限后应力不增加,应变无限增加,应变对应的应力是名义应力,而塑性分析算出的是真实应力。②各层之间的接触作用。</p><p>3、从文章中有一点启示,用标准公式算出的组合应力729.3(或ANSYS弹塑性分析算出的Von mises 768.5)与文章中塑性分析的247.3是对应的(文中表1的1.6MPa那一行)。就是说虽然标准算出的是729.3,但真实的应力仅为247.3。而729.3(或ANSYS弹塑性分析算出的Von mises 768.5)是名义的、假的,人家算的247.3才是真的——超过了屈服限。</p><p>4、需要的总补偿量(膨胀节一端相对另一段的位移)一定的时候,波数多则一个波的轴向位移就少,根据标准的公式可以看出这对减少位移引起的应力是有益的。文章考虑了塑性和接触应力后结论不同是可以理解的。</p><p>5、标准中的计算方法不能直接算出压力和端部位移共同作用下的应力,用的是分别计算(σz,σc、σ1、σ2、σ3、σ4、σ5)再叠加(σp、σd、σR)的方法,并采用不同的判据。</p><p>若用有限元方法,一次加所有载荷,直接得到压力和端部位移共同作用下的应力,用Von mises 的膜应力≤[σ],膜+弯≤1.5σs。考虑疲劳计算交变应力强度幅是用σR。</p><p>6、个人认为,膨胀节是在塑性状态下工作的,现在又有做塑性大变形非线性分析的工具(不象制定标准时的那个年代),所以采用弹性假定下的有限元分析意义不大。在塑性状态下应力、应变当然很大,但还未达到强度破坏的地步(因此是安全的),不做塑性分析是应力算不出来的。</p><p>7、你的计算与文章的差别是由于基础假定的差别造成的。你的计算相当于用程序计算而不查表查曲线用公式,其结果要靠到标准上。</p><p>我也没做过塑性分析,有点纸上谈兵的意思,不过基本概念是这样的。仅供参考。</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2 10:37:4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xiao 发表于 2007-4-13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dqdpdiysl</font></strong>的指点,听同时说不能用实体单元来分析膨胀节,不知道是否正确,楼主采用的82单元是否可行,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ystic 发表于 2007-4-13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p>非常感谢<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dqdpdiysl</font></strong>的无私帮助。我仔细想了想,的确如此。在分析的时候如果要以Von mises屈服准则进行大应变分析,则在定义材料属性的时候必须输入材料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定义多线性随动强化数据表),可惜我没有这方面的数据,否则我是一定要试一试的。大致明白了^_^。下面的资料来自仿真论坛,一起分赏。</p><p>四种典型的非线性材料<br/><br/>介绍四种典型的非线性材料:<br/>1.经典双线性随动强化 BKIN<br/>2.双线性等向强化 BISO<br/>3.多线性随动强化 MKIN<br/>4.多线性等向强化 MISO<br/>1.经典的双线性随动强化(BKIN)<br/>使用一个双线性来表示应力应变曲线,所以有两个斜率,弹性斜率和塑性斜率,由于随动强化的Von mises屈服准则被使用,所以包含有鲍辛格效应,此选项适用于遵守Von Mises 屈服准则,初始为各向同性材料的小应变问题,这包括大多数的金属。<br/>需要输入的常数是屈服应力和切向斜率,可以定义高达六条不同温度下的曲线。<br/>注意:<br/>1.使用MP命令来定义弹性模量<br/>2.弹性模量也可以是与温度相关的<br/>3.切向斜率Et不可以是负数,也不能大于弹性模量<br/>在使用经典的双线性随动强化时,可以分下面三步来定义材料特性。<br/>1.定义弹性模量<br/>2.激活双线性随动强化选项<br/>3.使用数据表来定义非线性特性<br/><br/><br/>双线性等向强化(BIS0)<br/>也是使用双线性来表示应力-应变曲线,在此选项中,等向强化的Von Mises 屈服准则被使用,这个选项一般用于初始各向同性材料的大应变问题。需要输入的常数与BKIN选项相同。<br/>举例如下:<br/>MP,EX,1,200e9<br/>MP,NUXY,1,0.25<br/>MP,GXY,1,150e9<br/>TB,BISO,1<br/>TBDATA,1,300e6,2000e6<br/><br/>多线性随动强化(MKIN)<br/>使用多线性来表示应力-应变曲线,模拟随动强化效应,这个选项使用Von Mises 屈服准则,对使用双线性选项(BKIN)不能足够表示应力-应变曲线的小应变分析很有用。<br/>需要的输入包括最多五个应力-应变数据点(用数据表输入),可以定义五条不同温度下的曲线。<br/>在使用多线性随动强化时,可以使用与BKIN相同的步骤来定义材料特性,所不同的是在数据表中输入的常数不同,举例如下:<br/><br/>MPTEMP,,10,70<br/>MPDATA,EX,3,,30ES,25ES<br/>TB,MK2N,3<br/>TBTEMP,,STRA2N<br/>TBDATA,,0.01,0.05,0.1<br/>TBTEMP,10<br/>TBDATA,,30000,37000,38000<br/>TBTEMP,70<br/>TBDATA,,225000,31000,33000<br/><br/><br/>多线性等向强化(MISO)<br/>使用多线性来表示使用Von Mises屈服准则的等向强化的应力-应变曲线,它适用于比例加载的情况和大应变分析。<br/>需要输入最多100个应力-应变曲线,最多可以定义20条不同温度下的曲线。<br/>其材料特性的定义步骤如下:<br/>1.定义弹性模量<br/>2.定义MISO数据表<br/>3.为输入的应力-应变数据指定温度值<br/>4.输入应力-应变数据<br/>5.画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br/>与MKIN 数据表不同的是,MISO的数据表对不同的温度可以有不同的应变值,因此,每条温度曲线有它自己的输入表。</p><p>还有,为了感谢<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dqdpdiysl</font></strong>,特奉献一个万方数据库的免费帐号,至少现在还可以用的。</p><p>http://www.xjsp.org.cn:90/<br/>万方资源帐号/密码:christopher63/0111055</p><p>望笑纳^_^,希望以后多多交流。</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3 8:51:3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qdpdiysl 发表于 2007-4-13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xiaoxiao</i>在2007-4-12 22:16:27的发言:</b><br/>感谢<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dqdpdiysl</font></strong>的指点,听同时说不能用实体单元来分析膨胀节,不知道是否正确,楼主采用的82单元是否可行,感谢!</div><p></p><p>不知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p><p>我觉得不但能而且应该用实体单元(具有塑性分析功能的)进行分析。因为用体单元则避开了板壳理论的那些假设(如层间不挤压,直法线假设等),应当说更合理。另外,用板壳单元不能确定峰值应力,而对于膨胀节来讲疲劳分析是必须的,没有峰值应力不行。</p><p>再说玫瑰的帖子不就是用的实体单元吗。</p><p>仅供参考。</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qdpdiysl 发表于 2007-4-13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p>to <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mystic:</font></strong></p><p><font face="Verdana" color="#000000">十分感谢提供,一定去看看。祝工作顺利事业有成!谢谢!</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V_CharTech 发表于 2007-4-16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个膨胀节的计算,应考虑到几何大变形,按几何非线性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按当前的作法,是会得出非常大的应力。几何非线性同时考虑到材料的理想弹塑性,才能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完美的解决。</p><p>从几何非线性考虑的情况下,在几何模型出现大变形时,有限元模型单元中积分点的行为也是变化的。膨胀节的破坏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有较大的变形,从而造成局部塑性变形较大,产生失稳破坏。如有交变载荷的作用时,更加剧了这一趋势。所以对于膨胀节的分析,只用常规的方法在ANSYS中分析是不行的,必然存在着这么大名义应力。</p><p>如果按几何非线性、材料是理想弹塑性进行分析的话,可以求得当前的结构的临界失稳载荷(边界施加的临界位移量、临界内压力),对我们的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p><p>但是,最好还是按规范GB16749中的计算方法,该标准中的计算方法基本与国外的EJMA、TEMA、ASME计算方法是一致的,只不过是在求膨胀节的平面失稳压力时,如果材料有加工硬化的倾向的话,我们应该取1.5倍屈服限来计算平面失稳压力,否则,会经常计算不过去的。</p><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uanghengzhang 发表于 2011-7-28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分析过程不?求要
我的邮箱是:huanghengzhang1984@163.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llenxiao 发表于 2011-8-2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半天,是该好好学习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onaldo_007 发表于 2011-8-11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膨胀节的分析是不是不能用应力线性化方法评定强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uble 发表于 2014-1-10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zhongrong


    请问 如果是换热器设备的 膨胀节可否按着TEMa,如下分析 1)设计工况下,膨胀节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内表面施加设计压力  2) 工作工况下  膨胀节一端固定,另一端施加 轴向位移,内表面施加工作压力。TEMA的分析看的不太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hongrong 发表于 2014-1-11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TEMA第9版的膨胀节只包括有限元分析的规定了,之前的版本可以公式计算的。
如果按TEMA设计膨胀节,建议按TEMA标准规定一步一步去分析,规定很细的,可以分析强度和刚度。
你的第一种工况肯定不行,轴向自由的话膨胀节受压后就拉直了。
作为柔性原件,在分析时建议还是用弹塑性分析,收敛后看曲线,做弹性名义应力分析应力虚高不大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asonsun 发表于 2014-2-25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化工技术网-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 苏ICP备14035884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