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40|回复: 2

氨合成升温还原操作要点

[复制链接]
zzjjaa70 发表于 2009-7-2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氨合成升温还原操作要点
①还原条件采用“三高三低法”,即高氢、高循环量、高电炉功率(中、低下部触媒还原而言),低水汽浓度、低还原温度、低氨冷温度。
②还原应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进行,以确保触媒的低温活性,还原主期控制在430—460℃,最高还原温度控制不超过495℃,并稳定6小时以上,以确保触媒达到较高的还原度。在还原末期触媒层底部温度尽可能达到475℃以上。
③还原过程中,采取尽可能大的空速,以确保水汽浓度还超过2.5g/m3。
④整个还原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降低氨冷器温度,即降低入塔气的水汽浓度和氨含量,减少已还原的触媒因被反复氧化还原而活性下降,同时又可利用反应热,用以加大循环量。
⑤操作中应尽可能控制平面温差<5℃。
⑥用层间冷凝阀或冷管束调节阀控制顶底温差,以达到分层还原的目的。
⑦在升温还原中,精炼气要根据H2含量和惰性气的高低视情况补气或排放。
⑧在具体操作中应在保证还原条件的前提下,对触媒进行分层还原。
A、在分层还原中,可以保证第一段触媒各点在其所要求的最高还原温度下还原彻底,提高一段触媒的利用率。
B、分层还原不强调缩小顶底温差,反而要适当拉开层与层之间的温差,当上层触媒正在大量出水时,下段触媒还未或刚进入还原初期,这样可使下层触媒不致反复氧化还原,影响还原后的活性,因此分层还原更能有效地确保触媒还原的质量。
C、利用上层己还原触媒的合成氨反应热、弥补电炉功率的不足,完成下部触媒的升温还原。
6、触媒的分层还原操作
①升温期(常温~380℃)
此阶段触媒热点由室温升至380℃,升温速率40~45℃/h,热点控制在一层,底部温度<280℃,触媒热点温度达到350℃时,升温速率降至20~30℃/h。
当水冷器出口气体温度达40℃开冷却水。
压力控制在5.0MPa,循环量不宜太大,应根据触媒层顶底温差调整循环量,冷激阀和冷管阀关闭。
热点300℃左右,排放物理水(作好记录,不计入出水总量中),当触媒温度升至350℃以上时,开始还原出水,此时要及时降低氨冷温度,排放出水。氨冷温度控制在<-5℃以下,放水频率1次/h,水汽浓度分析频次2次/h。
时间按排10小时。
②上层还原期(380~430℃)
热点温度升到380℃,开始上层触媒的还原,上层触媒还原是从初期、主期到末期,基本做到一次性还原好。
工艺条件:压力5.0~7.0MPa,循环氢>75%,氨冷温度<-10℃,调节系统近路控制循环量稳定。
上层触媒的升温还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触媒热点温度由380~430℃,底层温度控制在≤280℃,升温速率9℃/h,压力5.0MPa,氨冷温度控制在-10℃以下。
时间按排6小时。
第二阶段触媒层热点温度由430~460℃,底层温度<300℃,升温速率2~3℃/h,压力5.0MPa,氨冷器温度控制在-10~-15℃以下。
时间按排10小时。
第三阶段触媒层热点温度由460~495℃,底层温度控制在≤320℃,升温速率3~4℃/h,压力5.5MPa,氨冷温度控制在-10℃~-15℃以下。
时间按排10小时。
当触媒层热点温度495℃时,恒温8小时,底部温度<350℃,压力5.5~7.0MPa,氨冷器温度-10~-15℃以下。
此阶段时间共按排34小时。
此阶段要求:稳定循环量和系统压力,以升降电炉电压为调温手段,开冷管阀2~3圈,将第二层以下触媒温度控制在380℃以下,冷管阀开启,分流开始,零米温度上升较快,应增加空速,控制好升温速率;当零米温度在485~495℃维持6h以上,才考虑提压,上层的中部温度达到495℃、6h以上,同平面温差<5℃,压力才能逐步提至7.0MPa;上层下部温度达到495℃,继续缓慢提压,增加空速,将热点移至上层下部,开始中层触媒的还原。
③中层还原期
工艺条件:压力7.0~9.0MPa,循环量逐渐加满,电炉维持最高,循环氢>75%,氨冷温度-10℃~-15℃以下。
上层下部升到495℃,中层进入还原初期,上层下部温度在495℃恒温6~8h后,适当增加循环量将上层下部温度压低一些,电炉功率加满。
还原中层以下的触媒,操作要点是:
a、增加循环量,将电炉功率顶满。
b、当电炉功率开满后,适当提压(每次提压0.2MPa/h),增加
上层触媒反应热,增加循环量,将下层触媒温度带上来。
c、逐步关小冷管阀,冷管阀每关小一次,要观察水汽浓度的变化,升温的速率主要视水汽浓度而定,中层各点温度都达到495℃。
d、以控制水汽浓度≤2.5g/Nm3为主,当水汽浓度≤1.8g/Nm3时提压,否则就暂缓提压。
此阶段触媒层热点温度控制在495~498℃,底部温度控制≤420℃,水汽浓度应严格控制在≤2.5g/Nm3以内,升温速率主要视水汽浓度而定,可采取增大循环量,逐渐加满电炉功率,或将系统压力提升至9.0MPa等手段,控制住上层触媒热点温度,逐步提升中层触媒层温度。
此阶段还原时间按排50小时。
④下层还原期
工艺条件:压力9.0~12.0MPa,循环量视情况增开一台或两台循环机,循环氢>70%,氨冷温度-10℃~-15℃以下。
中层下部温度升到495℃,可逐步提压,下层进入还原初期。
操作要点:
a、继续提压,增加循环量,逐渐关小冷管阀,直至关死,使中层热点温度下移,有利于提高底部温度。
b、提压或提循环量要以稳定上层或中层热点温度为前提。
下层触媒还原时,触媒层温度控制在495~498℃,出塔水汽浓度应≤2.5g/Nm3。在下层触媒还原过程中,可采取逐步提升压力,增大循环量,关死冷管阀(塔壁温度<120℃),降低入塔H2含量,加大合成氨反应,利用其反应热,使底部温度逐步提至475℃以上(必要时热点温度可控制在500℃),并稳定7~8小时,压力控制在9.0~12.0MPa之间。
此阶段还原时间约需58小时。
在触媒分层还原过程中,各层触媒都要经过升温期、还原初期、还原主期和还原末期几个阶段,在还原主期热点的升温速率主要视出塔水汽浓度而定,当出塔水汽浓度超标时,应采取恒温操作,在还原中各段触媒的温度既要拉开差距,又要有机衔接,当上段触媒还原结束时,下段触媒开始进入还原初期,同时要注意氨冷温度的控制,尽可能降低氨冷温度,避免上层触媒的反复氧化还原,降低其活性,同时为了获得较高的还原度,各点应尽可能按要求温度恒温6~8小时。
当底部温度达到475℃以上时,维持7~8小时,出塔水汽浓度连续4小时<0.2g/Nm3,氨浓度>96%,即可认为触媒升温还原结束。
⑤轻负荷生产
为了使还原后的触媒结晶稳定,还原结束后,至少要维持一天以上轻负荷生产,系统压力控制在15.0MPa左右,H2/N2=3.0,其余各项指标均趋近于正常指标。至此合成系统投入正常生产。
升温还原期间特殊情况的处理
①循环机跳车
a、首先切断电炉,以确保电炉安全。
b、系统采用塔后放空,以降低塔内水汽浓度。
c、启用备用循环机,恢复正常还原操作。
②水汽浓度超标
a、适当增加循环量。
b、适当退电炉功率,将热点温度下降5℃,再恒温操作。
其它注意事项
①开电炉之前,先测对地绝缘电阻,电阻>0.2兆欧为合格。
②循环机运行正常后才能开电炉;若循环机跳车,必须紧急停电炉;若电炉出故障,循环机应继续运行一段时间。
③电炉功率的调节应小幅度进行,切忌猛升猛降。
④废锅在开车前要预热好,提高升温起始温度。
⑤排气置换时,一定要将容器、管道内的积水排净,不能带入塔内。
⑥严禁铜液、油污带入塔内。
⑦精炼气中CO+CO2<25ppm,严防还原好的触媒中毒。
⑧还原好的触媒不能长时间地在其最高还原温度下操作,以免影响其活性。
⑨严禁触媒温度猛升猛降,转入轻负荷生产时,降温速率≤15℃/h。
⑩在升温还原过程中,若遇循环机跳车,则应立即停电炉,绝不能保温保压,而应该开塔后放空阀,保持气体的流动。
⑾热点温度升至330℃开始进行出塔水汽浓度的分析,每小时2次。
⑿当热点温度升至250℃之前,氨冷器严禁加氨。
⒀氨冷器冷凝温度、系统循环量是升温还原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求冰机、循环机要有足够的备用机。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0 化工币 +20 收起 理由
eddy-8280103 + 20 + 20 感谢分享,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z_j2222 发表于 2009-8-20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合成最难控制的就是炉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凹1005 发表于 2011-8-23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提供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化工技术网-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 苏ICP备14035884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