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916|回复: 11

离子膜烧碱:落后的不只是技术

[复制链接]
nanjingdaxue 发表于 2009-4-23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以来,有关离子膜烧碱项目评审开工投产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2月,沙隆达年产5万吨离子膜烧碱通过评审;5月,东明石化集团15万吨/年离子膜烧碱项目建设进入实质阶段,计划在2006年底建成投产;6月,焦作昊华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开工;二季度,上海天原的36万吨/年新装置投产后,其烧碱年产规模达到76万吨;8月,唐山三友集团年产30万吨烧碱一期工程试生产;10月,山东东营市化工厂二期12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一次性送电成功,顺利投产……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国烧碱总产量为717.83万吨,同比增长20。其中,离子膜烧碱产量为218.58万吨,同比增长35。种种迹象表明,离子膜烧碱行业目前正在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我国也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第一大烧碱生产国,不少企业已经乐观地等待着接下来赚个钵满盆盈了。离子膜烧碱市场真的是形势大好吗?业内相关人士指出,看似红火的离子膜烧碱背后其实暗藏着隐忧。他们分析认为,伴随着大批新建、扩建氯碱装置投产,预计未来烧碱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逆转,产能过剩必然引发市场的无序竞争,价格也会波动较大,将逐渐形成倒U型的走势。长期以来,一说到离子膜烧碱的发展,技术困境总是被摆在最前面。不可否认,久而久之,好象影响离子膜烧碱健康发展的就只有一个技术问题。离子膜生产技术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这是中国氯碱行业的一块心病,威胁到我们产业的安全。但是,从离子膜烧碱的发展来看,国内企业所面临的远不只是技术问题。隐忧一:使用超前,研发滞后在当前环保要求严格、油价上涨、能源紧缺的形势下,发展离子膜法烧碱已经成为氯碱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措施,绝大多数企业将离子膜法装置作为扩建和新建氯碱装置的首选,因此,国内离子膜法烧碱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国内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厂家全国共86家,产能排前4名的企业离子膜法烧碱产能均超过了20万吨/年,2005年底前还有3家企业的离子膜法烧碱产能达到或超过20万吨/年。据统计,在2005年底前投产的142.5万吨/年装置中有112.5万吨/年采用离子膜法,到2005年底,国内离子膜法烧碱达产装置能力达到794.7万吨/年,占总产能的49.34。而到2006年,随着又一批新建、扩建氯碱装置的投产,国内离子膜法烧碱不仅在生产能力上将超过隔膜法烧碱,而且产量也将超过隔膜法烧碱。我国离子膜法烧碱发展十分迅速,彻底淘汰了水银法烧碱和部分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大大提升和优化了我国氯碱工业的产品结构,促进了相关工业的迅速发展。目前,世界上能生产离子交换膜法氯碱电解槽的7个生产厂其中包括北京化工机械厂生产的电解槽在国内均有使用厂家,代表当前离子膜法最先进水平的高电流密度、低电流消耗、大单元面积、自然循环工艺的电解槽在我国已有企业采用。但专家指出,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国内离子膜烧碱行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使用超前,研发滞后'的问题。目前国内离子膜法烧碱扩能速度过快,规划存在盲目性。得益于下游产品的市场行情好,和因企业缺盐、缺电限产造成的供不足需,国内烧碱市场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火爆行情,其中离子膜法烧碱企业的规模也呈现飞速增长的趋势。但是随着大批新建、扩建装置的投产,烧碱下游产品及离子膜法副产品利用技术的发展速度跟不上,这种行情将不复存在。一些企业,特别是新建装置的企业,对上、下游市场及竞争环境缺乏长远、全面的分析,新增如此多的装置将使原本已过剩的烧碱市场更加不堪重负。另外,从全球的氯碱发展形势看,全球范围内烧碱过剩和产品同质化趋势使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这是各烧碱出口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而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制约了烧碱行业,特别是离子膜法烧碱的进一步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扩能速度如此之快,而所用离子交换膜却全部要依靠进口。离子交换膜是离子膜法烧碱的核心要素之一,目前,我国已建成投产的离子膜法烧碱装置所用离子交换膜仍全部依靠进口,且价格昂贵。进口离子膜按800美元/平方米计,平均2.5年为一更换周期,大约每年需要购膜费用折合人民币约2.756亿元,不但增加了离子膜法烧碱的生产成本,而且受制于人。隐忧二:能耗高,膜使用寿命短过去世界各国生产高纯碱都采用水银法。而上个世纪80年代发明了离子膜电解法,因其兼有环保和节能等特性,从90年代开始在世界氯碱行业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在目前几种电解工艺中占据领先的位置。在我国离子膜法烧碱所占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隔膜法,成为我国烧碱生产的主要工艺之一。在离子膜烧碱大规模新增、扩建的浪潮中,更令人担忧的除了技术之外还有很多:虽然我国离子膜法烧碱生产装置在增多,装置技术水平在提高,少数企业的运行指标很先进,但总体运行水平并不高,如电耗、原盐消耗等,离子交换膜的使用寿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装置连续运行时间短,离子交换膜使用寿命不够长。我国采用离子膜法电解技术装置(无论是国外引进技术,还是国产化技术)已近20年,除少数几家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之外,能够连续运行3个月以上的装置很少,各装置全年计划外停车次数少则几次,多则十几次,甚至达数十次。而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企业大多计划外停车全年只有二三次。同样的电槽,同样的膜,同样的电解工艺,我国的膜寿命一般只有2~4年,平均2.5年,而国外的膜寿命可达3~6年,甚至更长。我国计划外故障停车次数每年如能保持在二三次,则离子交换膜寿命有望超过4年。能耗高于国外先进水平。我国离子膜法烧碱的平均电耗2286kW·h/t,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17~43。2000年,我国离子膜法制高纯烧碱的蒸汽消耗平均为0.67吨(折标煤95.7千克)。有些厂家未经蒸发而直接按30液碱出售,而日本的蒸汽消耗只有0.343吨(折标准煤49千克),综合能耗国内平均水平比国外高31左右。盐耗也远高于国外先进水平。国外离子膜法烧碱的盐耗一般在1.5吨以下,国内盐耗一般在1.55~1.60吨,甚至有些厂高达1.67~1.76吨,相差50千克左右。隐忧三:未来市场不容乐观据全国氯碱工业信息中心统计,2006年,是国内新建、扩建装置投产的高峰期,预计在原有基础上还会新增产能261万吨;到2007年,扩产高潮稍有降温,但预计还会有合计产能达99万吨的装置投产,若规划中的几个重量级项目现在或稍后开始建设,2007年投产装置规模甚至还将超过2006年。而在新建和扩建装置中,离子膜法装置占绝对优势。分析显示,目前,包括离子膜法装置在内的国内新建和扩建氯碱装置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原有大型企业加紧扩产。2004年,齐鲁石化氯碱厂投产了2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装置,其烧碱年产能力达到46万吨,位居全国首位。2005年,天津大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4万吨/年离子膜烧碱装置投产后,烧碱年产能力也将达到46万吨。到2006年,上海天原的36万吨/年新装置投产后,其烧碱年产规模将达到76万吨,将重居国内首位。据预测,到2006年,天津大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烧碱年产能力也有可能超过50万吨。目前,国内排名第5的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还将有扩建装置投产。二是新建装置中大项目多。如内蒙古亿利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原规划项目年产规模为50万吨,宁夏西部聚氯乙烯有限公司规划项目年产规模为30万吨,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规划项目年产规模为30万吨,三友集团氯碱有限责任公司规划项目年产规模为30万吨。三是原厂搬迁后装置规模大多扩大。随着国内城市建设速度加快,部分氯碱企业距离市区、居民生活区越来越近,已威胁到周围居民的人身安全,需要迁址重建。这一问题在江苏省显得尤为严重。江苏省有9~10家氯碱企业需要搬迁或正在搬迁,搬迁后的装置年产规模大多定为20万~50万吨。其他省份的一些氯碱厂目前也面临搬迁问题,而且也计划在搬迁时扩大规模。四是原料丰富的地区新建装置。这一现象在山东省尤为突出。山东省盐业资源丰富,电力充足,建氯碱装置有明显的原料优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东省29家企业的氯碱年产能力合计达319.5万吨,2005年至2006年有30万吨/年扩建装置投产。除此之外,在2005年至2006年,预计山东省还将有5家企业(合计年产规模37万吨)加入到氯碱行业。我国西部地区有丰富的煤炭、石灰石、天然气等资源,一批大规模氯碱项目正在建设或筹建,其中包括内蒙古亿利化学、宁夏西部聚氯乙烯、山西阳煤集团、陕西金泰、内蒙古晨宏力、内蒙古吉兰太等。五是下游产品市场广阔的地区建氯碱厂。这点值得其他氯碱企业关注。如电解铝是烧碱的主要下游产品之一,铝资源丰富的河南、广西均有新的氯碱装置正在建设中。由于烧碱市场的区域特征明显,这些装置的投产将对周边地区的原氯碱企业带来冲击。专家分析认为,2006年后,伴随着又一批新建、扩建氯碱装置投产,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烧碱生产大国,然而氯碱失衡现象将越来越严重,烧碱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逆转。另外,国家加强环保治理力度,制约氯碱企业的发展。近几年,国家对环保治理投入较大,氯碱企业在治理污染方面投入资金力度不断加大,有许多企业面临搬迁的难题。尽管氧化铝、化纤、造纸、轻工、制药、冶金选矿等行业也在快速发展,但其对烧碱需求总量的提高速度要低于烧碱产量提高的速度。离子膜烧碱扩容过快,将使供大于求的矛盾难以缓解。破解之法:规模适度发展面对目前市场上离子膜烧碱装置的扩建趋势,业内不少专家特别提醒企业,不考虑市场需求和承受能力而盲目发展离子膜烧碱是不明智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向离子膜法方向转换,适时适度发展离子膜法烧碱才是当前该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佳途径。专家分析认为,根据目前我国烧碱消费水平和氯碱装置的现状,金属阳极隔膜法电解槽和离子膜法电解槽将会在今后较长时间共存(少则10年,多则20多年)。因为我国大部分DSA槽目前仍占有主导地位,而且扩张式金属阳极隔膜法电解槽具有相当的先进水平和竞争力,企图短期内全部用离子膜槽转换或淘汰DSA槽是不现实的,也是极大的浪费。在目前国内市场消费情况下,除合成纤维、医药、试剂、水处理和石油化工等部门外,多数用户如造纸、肥皂、冶金、玻璃、化学品等行业在考虑生产成本的同时,只要隔膜法烧碱能满足使用要求,没有必要使用离子膜法烧碱。目前离子膜法烧碱产能完全能满足国内对高纯碱的需求,随着电解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未来几年即将问世并可商品化的更加先进的氧(空气)阴极离子膜法烧碱,吨碱电耗只有1600千瓦时,对我国目前采用的活性阴极离子膜法烧碱的企业将是严峻的挑战。专家建议,国家要高度重视,下大力量自主研发或花费大量外汇直接引进国外先进制膜生产技术和装置,组织强大的科技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对树脂合成、制膜工艺、膜表面处理、电槽考核和工业性试验等进行一条龙攻关,尽快实现我国氯碱生产用离子交换膜的国产化、规模化生产。据了解,离子交换膜的研发早已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作为国家'863'计划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00吨/年全氟离子交换树脂和离子膜项目已在山东东岳国际氟硅材料工业园动工建设,这将对我国氯碱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3个能够生产全氟离子交换膜的国家。另一方面,专家指出,国家应实施总量控制,在我国未掌握制膜技术之前,根据国内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发展离子膜法烧碱。对于用来淘汰落后的石墨阳极和固定盒式金属阳极隔膜法电解装置的离子膜法烧碱项目应予以大力支持,对于国家重点新建大型离子膜法烧碱项目,必须采用先进的离子膜法电解技术,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我国氯碱工业的技术水平。同时,专家建议,我国今后新建、扩建离子膜法烧碱装置应由以国外引进为主逐步转向以国产化为主。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化工币 +10 收起 理由
yzhms + 10 + 10 资料好像是老了一些,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luodep 发表于 2009-4-24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有点老,说的也是事实
现在上的离子膜,一般都是内部消耗烧碱或氯气,如PVC、VCM或氧化铝、电解铝,多余的往外销售价格低的可怜,如液氯前几年达到2000元左右/吨,现在为100元(山东滨州)~600元(山东聊城)每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zhms 发表于 2011-2-16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岳化集团与上海交大己将离子膜国产化了,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8 发表于 2011-2-16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氯碱企业氯气过剩,不好处理,可以考虑上三氯氢硅装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sia_fisher 发表于 2011-2-16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离子膜技术有待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ph263 发表于 2011-2-18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有点老,内容说的是05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clmary 发表于 2011-3-7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都采取从其它装置增加氢气的方式,来平衡氯气,因为有的地方氯气是外售不出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rincees 发表于 2011-5-13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建议,我国今后新建、扩建离子膜法烧碱装置应由以国外引进为主逐步转向以国产化为主”
你要是老总,敢用国产的?
再问那些专家,他们开的私家车是国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uihui0722 发表于 2011-11-25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哎,老生常谈了。不是几十年的事,不必慌张与痛苦。
也不要盲目的自卑或自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燕舞飞扬 发表于 2011-12-4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说是老生常谈,但技术落后,国产膜不能用,产能过剩的事实却越来越严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ainwind 发表于 2012-1-18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有人上烧碱么???那东西做了也是赔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j3436576 发表于 2012-4-22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很对阿,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化工技术网-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 苏ICP备14035884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