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95|回复: 7

[讨论]汽油脱臭系统剂碱问题

[复制链接]
lihao 发表于 2005-12-26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有的装置在配好的剂碱中兑入乙醇胺液(平时只作为干气,LPG的脱硫),据说有较好的脱硫醇效果,是这样吗?是什么原因呢?希望用过的朋友来讨论一下.[em01]</P>
lsswyb 发表于 2005-12-29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话题建议版主转移到工艺设计中可能更合理点。</P><P>我上面的说的其实是一种理论(石油大学的几个老师提出的),脱硫醇(严格的说是硫醇转化或者脱臭)是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乙醇胺对RSH在碱液中的溶解起到了推进作用。</P><P>我在实验室验证了很多的溶剂:包括醇类(甲醇、乙醇等)、醇胺类还有砜都有很好的硫醇转化(脱臭)作用。</P><P>我的疑问是,这些概念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提出了,为什么没有得到大量的应用,有什么局限性?一直想不通,我也没有条件在工业装置上应用。</P><P>楼主的实验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还是在工业装置上进行的。有没有做汽油全组分分析,这样处理后对汽油的其他性能有没有影响?</P>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5 化工币 +15 收起 理由
人在江湖 + 15 + 15 技术交流,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sswyb 发表于 2005-12-27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希望就此问题和楼主作进一步的讨论,我目前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P>
<P>在汽油的剂碱中有添加溶剂以增强脱硫醇效果,但是我知道的一般是添加活化剂(无碱脱臭工艺中的活化剂——季铵盐类)、脱硫醇助剂(如广石化的GTL-918),还有就是甲醇、乙醇等,加入乙醇胺溶液到底有多大的脱硫醇效果,我没有试过。</P>
<P>一般这类添加剂的脱硫醇机理都是为了使硫醇从油相转移到水相(碱液相),形成硫醇负离子,硫醇负离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这类添加剂(我们将其称为助溶剂)可均匀溶解于油相,促进硫醇发生相转移,形成硫醇负离子,加速硫醇的脱除。</P>
<P>相关的化学反应:</P>
其实严格的说,这些措施只是将硫醇转化成二硫化物存在在汽油中,而没有真正的脱除,所以这个过程也称为脱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7 17:38:40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论坛]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5 化工币 +15 收起 理由
人在江湖 + 15 + 15 技术交流,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hao 发表于 2005-12-28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的解答,按照这个说法:乙醇胺溶液起到了助剂的效果,脱RSH还需催化剂作用.我们试用后:脱RSH效果确实增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hao 发表于 2005-12-30 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实验是在工业小型装置上试用的:乙醇胺液按1%的剂碱(质量百分比)兑入,脱RSH效果达到未兑入前的10倍左右(化验分析如此).但是因为原料性质变化较大,不敢肯定实验结果.对汽油其他性能未见太大影响.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5 化工币 +15 收起 理由
人在江湖 + 15 + 15 技术交流,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sswyb 发表于 2005-12-30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ihao</I>在2005-12-29 21:24:22的发言:</B>
我们的实验是在工业小型装置上试用的:乙醇胺液按1%的剂碱(质量百分比)兑入,<FONT size=4>脱RSH效果达到未兑入前的10倍左右(化验分析如此)</FONT>.但是因为原料性质变化较大,不敢肯定实验结果.对汽油其他性能未见太大影响.</DIV>
<>楼主的实验效果太明显了!
<P>感觉有点问题,现在常规工艺(merox、无碱脱臭I、II)等都可以将硫醇降到10ppm一下,现在添加乙醇胺后,效果达到十倍,也就是基本上汽油中再也没有硫醇了,那汽油脱硫醇也太简单了?!
<P>1%的添加量在助剂方面来说已经比较大了(10000ppm),你含有乙醇胺的剂碱是循环使用还是进行再生?如果循环使用,可能会对汽油的腐蚀性(水溶性碱)产生影响,可以进行较长周期的试验,以验证试验效果。如果再生可以考察一下汽油的总硫变化。
<P>如果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试验验证,对汽油硫醇的脱除率的确很高,而且汽油品质也没有影响,再加上经济上可行,这可是一件很重要的成果,但是在试验过程中尽可能,对试验严谨一些、苛刻一些。
<P>总之,汽油脱硫醇助剂的应用经常能看到报道,但是在工业实践中使用的很少,我想总是有什么原因的。</P>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5 化工币 +15 收起 理由
人在江湖 + 15 + 15 技术交流,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hao 发表于 2005-12-30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套小实验装置是在汽油脱臭前实验,进出料很小(1~2t/H),就算效果很大,对整个汽油脱臭后硫醇也没太多效果,更何况受原料,汽油加氢等因素影响</P><P>"....如果循环使用,可能会对汽油的腐蚀性(水溶性碱)产生影响...."-----近段时间汽油质量确实时有"水溶性酸碱"分析呈"碱性",可能跟这个有点关系,可经过这个装置汽油量很小啊</P>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5 化工币 +15 收起 理由
人在江湖 + 15 + 15 技术交流,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sswyb 发表于 2005-12-31 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溶性酸碱”的分析方法的精度是ppm级的,也就是如果汽油中的碱含量达到大约5ppm以上,就可能是水碱超标。楼主的实验醇胺的添加量还是很大的(1000ppm),作为一种添加剂一般的添加量都是几百ppm。</P>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5 化工币 +15 收起 理由
人在江湖 + 15 + 15 技术交流,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化工技术网-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 苏ICP备14035884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