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23|回复: 3

尿素生产过程的危害辨识与防治

[复制链接]
chfr 发表于 2009-3-26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危害辨识
(一)名词解释:
1、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对两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3、固有危害是指物质生产过程的必要条件(客观的要求)所衍生出来的危险性。它一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使用、加工、生产出危险的物料;二是可能采用具有危险性的工艺过程;三是可能采用危险的装置、单元操作。
4、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分为两大类:①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②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二)预防事故发生必须从危害辨识开始,辨识针对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潜在的物理或化学状态和条件。固有危险的辨识又可分为物质危险和生产过程危险两大类来加以辨识。
1.物质危险性辨识
了解生产或使用的物料性质是危险辨识的基础。危险辨识中常用的物料性质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诱变性、致畸性、反应性、生物退化性、水毒性、环境中的持续性、气味阈值、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性、燃烧性、爆炸性等。生产中的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储存运输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态、液态、固态存在,他们在不同状态下分别有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固有的危险特性是进行危险辨识分析的基础。尿素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物料辨识如下:
、液氨(NH3)
① 危害性辨识:
  氨属于低毒类物质。氨随空气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除少部分与二氧化碳中和外,其余被血液吸收。被吸收的氨,在肝脏中释出形成尿素,随汗液、尿或呼吸道排出体外。氨对人的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浓度过高时,直接接触部分可引起碱化学灼伤,组织呈溶解性坏死,并可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泡的损伤,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高浓度吸入,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度增强,引起痉挛,并可通过三叉神经末稍的反射作用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轻度中毒,眼、口有辣感、流泪、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头昏、头痛,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及口腔、咽部充血,胸闷和胸骨区疼痛;重度中毒,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人体外露部分皮肤可出现Ⅱ度化学灼伤,眼睑、口唇、鼻腔、咽部及喉头水肿,咳吐大量黄痰;肺水肿很快发生,表现为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脉快而弱,体温升高,咳出血痰或大量粉红色泡沫痰,陷入休克昏迷。  危险性评价
受到猛烈撞击,贮器损坏时,气体外泄会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遇水则变为有腐蚀性的氨水。28%的水溶液则为浓氨水。受热后容器内压力增大或空气中氨浓度在15.7%~27.4%时,遇到火星会引起燃烧爆炸,爆炸危险度为0.9。有油类存在时,更会增加燃烧危险。GB13690—92标准将该物质划分为第2.3类有毒气体;GB 12268—90标准规定其危规号为23003。人在含有100×10-6氨的空气中每天生活8小时会引起慢性中毒。氨在空气中易形成爆炸性气体。氨在空气中的爆炸范围为15.5~27%(体积)。国家工业卫生标准(GBJ3-73)规定车间空气中氨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即39.5ppm约0.004%)。
  管道中有水时引氨,管道会发生振动。两端封闭的氨管道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爆炸。 
⑶ 防治措施:
①通风:对于四周有维护墙的高压泵房,除了设有良好自然通风(门、窗)外,还必须设有强制通风,例如采用送风或抽风措施或者在门窗上安装风机或者设置移动式的吹风机。
②放毒面具:浓度不大时(小于2%),用防氨的过滤式防毒面具。为了保护人体不受液氨飞沫和高浓度氨气的毒害,必须根据情况穿戴好胶皮工作服、胶皮手套、胶鞋和防护眼镜等。
③车间厂房内应设有洗眼器或生活用水,专供洗涤眼睛用。
对上述防护设备应建立常规检查制度,使之处于完善待用状态,同时对车间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
④ 在气氨污染的地方,当寻找躲避的地方时,尽可能保持浅呼吸,无论如何绝对不能深呼吸。由于氨比空气轻,不应往高处走,也不要往下风方向走。尽可能保持闭着眼睛,在短时间内眨眼观望,从而减少刺激。可用湿毛巾或湿手帕等掩在口鼻上以减少吸入。
⑤ 由于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在常压20℃下,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02(体积/体积),利用这一特性,一旦出现液氨或气氨大量泄漏时可向泄漏处喷射水,用水吸收氨,把氨雾压下去,以免扩散造成大范围的危害。
⑥ 有人中毒时立即将中毒人员抬到无污染的地方,并通知医生和救护部门。为防止发生肺水肿,应给病人吸入纯氧。皮肤接触液氨必须用水彻底冲洗后再进行处理,如果需要可用2%的硼酸溶液治疗和长时间冲洗。至少在24小时之内不允许在受伤的皮肤上使用药物软膏或乳剂,在此期间用浸透饱和硫代硫酸盐溶液的绷带来保护创伤部位。
2、二氧化碳(CO2)
⑴ 危害性辨识
  低浓度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有致兴奋作用,高浓度有显著性的麻痹作用。二氧化碳透过肺泡能力比氧大25倍,空气中CO2浓度高时,必造成体内CO2滞留,缺氧引起窒息死亡。即使在含氧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二氧化碳也可以引发中毒。有时缺氧窒息会与二氧化碳中毒并存。吸入浓度为8%~10%的CO2,除头昏、头痛、眼花和耳鸣外,还有气急,脉博加快、无力,血压升高,精神兴奋,肌肉痉挛,时间过长则会出现神志丧失。急性重症发作都在几秒钟内,几乎象触电似的倒下,表现为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停止或休克。
二氧化碳相对密度大,因此多聚积在低洼的地沟或容器的底部,它没有迅速扩散的趋势,能在高浓度下保持很长时间。
 ⑵ 危险性评价
二氧化碳中毒会引起兴奋、头痛、呼吸不适、眩晕、肌肉萎缩。表现最初的兴奋后高浓度使人陷入昏迷状态或死亡,也会危害人的视力。潮湿的二氧化碳和含二氧化碳的氨水对碳钢有腐蚀作用。受热后容器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
GB 13690—92标准将该物质划分为第2.2类不燃气体;GB 12268—90标准规定其危规号为22019。二氧化碳浓度由0.5%增加到1.0%,通风量需增加50%;当二氧化碳增加到3%,通风量增加100%。
卫生排放标准:操作岗位允许二氧化碳浓度为9000mg/m3(标)。
⑶ 防治措施:
当一人吸二氧化碳过多失去知觉,必须立即将其带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如果已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供给氧气并送医院治疗。对高浓度二氧化碳应采用隔离式氧气呼吸器或长管式防毒面具。
2、甲铵和尿素溶液:

危害性辨识
在尿素生产过程中生成的甲铵和尿素溶液多为高温介质,与人体接触易引起烫伤。甲铵和尿素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凡与甲铵和尿素溶液接触的设备和管道及管件必须采用不锈钢材质。甲铵和尿素的熔点远高于常温,经降温后易形成固体结晶。

⑵ 危险性评价
高温甲胺容易烫伤人的皮肤。
⑶ 防治措施:
取样或与该物质接触时,应穿戴好劳保用品,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如有甲铵或尿素溶液飞溅到眼睛或皮肤时,可用洗眼器或生活用水大量冲洗并立即送医院处理。



 楼主| chfr 发表于 2009-3-26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3、硫化氢(H2S)

⑴ 危害性辨识

  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性毒物,对粘膜有明显刺激作用,随空气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能很快被人体吸收。一部分可经呼吸道排出,另一部分在血液中很快被氧化为无毒的硫酸盐和硫化酸盐等经尿道排出;在血液中来不及氧化时,则引起全身中毒反应。体内达到较高浓度时,首先对呼吸中枢和脊髓运动中枢产生兴奋作用,然后转为抑制;高浓度时则引起颈动脉寞的反射作用使呼吸停止;更高浓度时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闪电式”中毒以致死亡。轻度中毒者首先出现眼结膜刺激病状,接着是呼吸道刺激症状,表现为畏光、流泪、眼刺激、流鼻涕及咽喉灼热感;当接触浓度为200~300mg/m3时,会发生中度中毒,症状为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呕吐,同时引起上呼吸道炎和支气管炎。眼刺激症状强烈、流泪、眼刺痛,且有眼睑痉挛,看光源时周围有色环存在,视觉模糊,有角膜水肿的症兆;当接触浓度在700mg/m3以上时,会发生重度中毒,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最突出。出现头晕、呼吸困难,行动迟钝,继而出现烦燥,意识模糊,呕吐、腹泻,很快处于昏迷状态,最终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当接触浓度在1000mg/m3以上时,可发生“电击样”中毒,即在数秒钟后突然倒下,瞬间呼吸停止。原料二氧化碳气体中有少量硫化氢,当检修脱硫槽或更换脱硫剂时,可能遇到浓度较高的硫化氢气体。

⑵ 危险性评价

硫化氢属易燃剧毒液化气体,人的嗅觉阈为0.035mg/m3,起初是臭鸡蛋味增强与浓度成正比,当浓度超过10mg/m3时,浓度增高而臭鸡蛋味却减弱,以至不能察觉。与空气混合,当浓度在4.3%~45.0%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危险度为9.5。气体泄漏遇火源会发生燃烧爆炸。GB 13690—92标准将该物质划分为第2.1类易燃气体;GB 12268—90标准规定其危规号为21006。硫化氢在空气中最大允许 浓度为0.01mg/L。

⑶防治措施:当浓度不大时,用防硫化氢的过滤式防毒面具。当浓度很大时,用隔离式氧气呼吸器或长管式防毒面具。

⑶ 防治措施:当浓度>1mg/L时用氧气呼吸或长管式防毒面具进行防护;当浓度<1mg/L时,可用防硫化氢的过滤式防毒面具进行防护。

4、  氮气(N2)

 ⑴  危害性辨识

  氮气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微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氮气本身并无毒,但当环境中氮气增多致使氧气相对减少,会引起单纯性窒息。其主要表现是机体缺氧,出现头晕、头痛、呼息困难、急促,心跳加快,脉搏弱而快,精神恍惚不安,全身乏力,肌肉协调运动失调。若进入完全充满氮气的设备或容器中,人会立即昏倒窒息。

 ⑵  危险性评价

氮气属难视觉性物质,高纯度氮气环境中易发生窒息甚至死亡事故。超压贮存有爆炸危险。GB 13690—92标准将该物质划分为第2.2类不燃气体;GB 12268—90标准规定其危规号为22005。

 ⑶ 防治措施:当浓度很大时,用隔离式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二 生产过程的危险辨识

实际生产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往往不是单一的,而且常常有多项危险相关联。因此,在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中,万万不能顾此失彼,遗漏隐患,而应该确定不同危险的相互关系、相关程度和危及范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辨识危险物质/能量覆盖的范围,凡是在此范围内均处于危险之中。有的只是对人员产生伤害,如窒息缺氧、毒害;有的可能对人员和财产均产生损害;有的对环境和生态条件产生长期的损害;或者是三者均有。

在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时,应首先了解生产条件,同时必须考虑材料性质和与生产有关的条件。由于许多生产条件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加剧,故在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时应全面、有序地进行,并应防止出现漏项现象的发生。

(二)生产过程中的各岗位的危害辨识

1、循环蒸发岗位

①重点危险部位:一吸塔、一分塔、二分塔视镜

危险物料:尿素-甲铵溶液、玻璃碎片

主要危险危害:烫伤、物理危害

安全措施:观察、拆装视镜时要侧开身体操作,防止烫伤。

②重点危险部位:合成塔

危险物料:氨、CO2、尿素-甲铵溶液、碎片

主要危险危害:物理危害、中毒、窒息、爆炸

安全措施:严格控制合成塔各项控制指标,经常巡检,注意塔体震动。

③重点危险部位:氨管线法兰、阀门、储槽等

危险物料:氨

主要危险危害:泄漏环境污染、中毒

安全措施:经常巡检,注意观察各法兰、阀门密封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chfr 发表于 2009-3-26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④重点危险部位:合成塔顶部取样阀
危险物料:氨、CO2
主要危险危害:烫伤、中毒、窒息
安全措施:上塔取样、巡检时需要佩戴防毒面具,两人同行,开关阀门缓慢,不可幅度过大。
⑤重点危险部位:尿素管线、尿素-甲铵混合溶液管线
危险物料:尿素、尿素-甲铵混合溶液
主要危险危害:腐蚀泄漏、烫伤
安全措施:认真做好定期管道测厚及登记管理工作,发现管道壁厚达不到指标应立即更换,平时做好巡检,发现问题应立即上报分厂。
⑥⑩重点危险部位:中压放空
危险物料:氨、CO2
主要危险危害:中毒、窒息、着火、爆炸
安全措施:上塔及高处巡检时要佩戴防毒面具等防护工具,两人同行,注意风向,并于近处放置灭火器。
⑦重点危险部位:惰洗器
危险物料:氨
主要危险危害:惰洗器爆炸、氨伤害、中毒
安全措施:严格控制惰洗器中气体组分及各气体分压,开关相关阀门应缓慢以防止爆炸。
⑧重点危险部位:碳铵液槽防爆板
危险物料:碳铵溶液、氨
⑨主要危险危害:破裂中毒
安全措施:控制水解不带液,系统减量时注意防止一吸塔液位过高,检修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13、重点危险部位:喷射泵倒淋等蒸汽管线
危险物料:蒸汽
主要危险危害:烫伤
安全措施:注意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开关阀门要侧身,不可正对阀门。
2、压缩机岗位风险评价内容
①重点危险部位:压缩机排油水
危险物料:油水,CO2
主要危害:窒息、冻伤、污染。
安全措施:排油水时,控制压力≤0.3MPa,侧身,防冻伤。
②重点危险部位:压缩机出口活门
危险物料:温度高
主要危害:烫伤
安全措施:检查活门,用听棒,禁止用手摸出口活门。
③重点危险部位:压缩机运转部位巡检
危险物料:防止女工长发、手绞入运转部位
主要危害:人身伤害
安全措施:长发盘起,运转部位加防护罩
④、重点危险部位:压缩机升温过程
危险物料:五入温度低,发生液击
主要危害:物理伤害、机械故障
安全措施:五入温度≥32℃。
⑤重点危险部位:压缩机冷却器回水视镜爆
危险物料:热水
主要危害:局部热水大量喷出,气缸、冷却器超温,烫伤操作人员
安全措施:压缩机升温缓慢进行
⑥重点危险部位:压缩机气缸泄漏
危险物料:CO2
主要危害:使人窒息
安全措施:认真巡检,及时联系钳工复紧。
⑦重点危险部位:厂区噪声大
危险物料:噪声过大。
主要危害: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呕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噪音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氮基酸、谷氮酸、赖氮酸等必须的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影响健康;噪音令人肾上腺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容易导致心脏病发;同时噪音可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安全措施:操作室加隔音玻璃,采用隔音材料
⑧重点危险部位:压缩机抽负压
危险物料:造成压缩机抽瘪,影响净化工段。
主要危害:造成压缩机的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安全措施:及时巡检,特别是开车时,要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chfr 发表于 2009-3-26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3、包装岗位风险评价内容
①、重点危险部位:包装缝包
危险物料:手伸入缝包针下
主要危害:机械伤手
安全措施:执行操作规程,注意防护
②重点危险部位:尿素包装
危险物料:粉尘
主要危害:吸入肺部,可能造成矽肺
安全措施:穿戴好防护用品
③重点危险部位:包装皮带检修
危险物料:运行皮带。
主要危害:人卷入皮带,挤伤。
安全措施:检修时,停皮带,按检修程序执行。
④重点危险部位:包装码包
危险物料:尿素
主要危害:碰伤、砸伤
安全措施:码垛整齐,不倒垛
⑤重点危险部位:包装料仓清理
危险物料:尿素粉尘
主要危险危害:吸入肺部,溅入眼睛
安全措施:清仓时,穿戴防护用具,戴眼罩
⑥重点危险部位:包装振动筛
危险物料:摔入料仓
主要危害:烫伤,粉尘伤害
安全措施:注意防滑落,扶好扶手
⑦重点危险部位:包装皮带巡检
危险物料:皮带运行
主要危害:掉到皮带上
安全措施:皮带加防护栏,走固定路线
4、泵房岗位风险评价内容
①重点危险部位:氨泵启动按钮
         危险物料:电
危险危害:触电       
         安全措施:不准用粘水的手操作按钮       
②重点危险部位:氨泵油泵电机联轴器       
        危险物料:联轴器打出伤人
危险危害:立即停泵
安全措施:不准在无护罩的情况下操作
③重点危险部位:氨泵缸头       
危险物料:液氨
危险危害:缸头突然打出伤人
安全措施:在泵开启停运或在打量不正常的情况下严禁正对缸头
④重点危险部位:氨泵进、出口阀、排气阀、安全阀
危险物料:液氨       
危险危害:进出、口阀法兰或压盖突然泄漏       
安全措施:立即紧急停泵,关进口阀、安全阀定期校验,巡检仔细认真.       
⑤重点危险部位:填料突然泄漏
危险物料:液氨       
危险危害:液氨泄漏
安全措施:立即停泵,更换或复紧填料.       
⑥重点危险部位:冷凝液泵冷凝液泄漏
危险物料:冷凝液       
危险危害:烫伤
安全措施:立即停泵,更换或复紧填料.       
⑦重点危险部位:氨预热器进、出口、三物料入塔管泄漏
危险物料:液氨、甲铵、二氧化碳
危险危害:中毒、爆炸、冻伤
安全措施:立即停车。系统泄压冲洗
5、尿素分析室岗位风险评价内容
①重点危险部位:合成塔顶取样
危险物料:合成塔出口熔融物
主要危险危害:烫伤、氨中毒
安全措施:取样时佩戴防毒面具,并且观察风向,位于上风口处取样,取样阀开启应缓慢,若不慎灼伤眼睛、皮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后再进行处理。
②重点危险部位:合成出口熔融物分析
危险物料:合成塔出口熔融物
主要危险危害:高温烫伤、SO3中毒,氨中毒。
安全措施:分析时提前打开通风柜,加热时在通风柜中进行,注意腾空鸣息时SO3的溢出。
③重点危险部位:卡尔-费休试剂的配制
危险物料:卡尔-费休试剂
主要危险危害:腐蚀性大,剧毒。
安全措施:配溶液时,提前打开通风柜,在通风柜中操作,佩戴防护用品。
④、重点危险部位:水解用浓硫酸溶液的配制
危险物料:浓硫酸
主要危险危害:强腐蚀性。
安全措施:配溶液时,提前打开通风柜,在通风柜中操作,注意稀释浓硫酸时应分次倒入冷凝液中,并立即摇匀,使其冷凝至室温后,再缓慢加硫酸,边加边摇,避免局部受热。
⑤重点危险部位:甲醛溶液的配制
危险物料:甲醛
主要危险危害:剧毒,刺激眼睛、呼吸道等器官
安全措施:配溶液时,提前打开通风柜,在通风柜中操作,并且佩戴口罩、密封眼镜等防护用品。
⑥重点危险部位:无水已醇的配制
危险物料:无水已醇
主要危险危害:遇明火燃烧
安全措施:配溶液时,可在通风柜中操作,但不必打开通风柜,检查分析用电炉应关闭,杜绝明火产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化工技术网-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 苏ICP备14035884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