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70|回复: 10

哪要上马多晶硅啊,我们有技术,完全能设计

[复制链接]
liusongxi888 发表于 2008-11-5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公司有多晶硅设计的技术,
可以设计多晶硅厂,
我们也有设计业绩,
有多晶硅项目,找我们设计
l

评分

参与人数 1化工币 +30 收起 理由
hhxxy + 30 新人交流,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hhxxy 发表于 2008-11-5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是那个设计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uhui111 发表于 2008-11-6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楼主的介绍太简单了,再详细点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化工币 +4 收起 理由
hhxxy + 4 新人交流,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usongxi888 发表于 2008-11-6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公司是洛阳瑞泽工程公司
已经有几个多晶硅项目的工程设计业绩
项目都在洛阳周边地区,
我们采用的技术是740的技术。

评分

参与人数 1化工币 +15 收起 理由
hhxxy + 15 新人交流,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shuaitju 发表于 2008-11-9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其他院的比呢?

比如和做的比较多的成达比你们的优势和不足在什么地方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化工币 +15 收起 理由
hhxxy + 15 新人交流,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hemist934318 发表于 2008-11-9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晶硅项目挺热门,楼主能设计产量多大的多晶硅生产工艺?

评分

参与人数 1化工币 +6 收起 理由
hhxxy + 6 新人交流,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ebeiguanfu 发表于 2008-12-16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更详细的资料,来一份!我们正考察多晶硅项目。
hebei10@126.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ayibanjia 发表于 2008-12-18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考察中,能提供详细的资料更好。yq33333@163.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学者 发表于 2008-12-18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usongxi888 于 2008-11-6 14:33 发表
我们公司是洛阳瑞泽工程公司
已经有几个多晶硅项目的工程设计业绩
项目都在洛阳周边地区,
我们采用的技术是740的技术。

没听说这工程公司,我听说成达和寰球是设计过。
看看这几个博士:
阙端麟  
   1928年5月19日生于福建福州。半导体材料学家。阙端麟195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电机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3年调浙江大学工作,1981年晋升为教授。1984年加入九三学社。曾先后任浙江大学电机系实验室主任、无线电系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研室副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半导体材料研究室主任、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4年,跨入了半导体材料这一新兴学科,1959年转向硅材料的研究,1964年在国内首先用硅烷法制成纯硅。随后在浙江大学组成了扩大的研究课题组,于1970年完成了高纯硅烷及多晶硅生产的成套技术研究,30年来一直是我国生产高纯硅烷的主要方法,该成果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20世纪80年代,阙端麟除在高纯硅和测试技术、测试仪器外,还在硅晶体生长技术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氮保护气氛直拉硅单晶”的研究成功,打破了国外同行专家“不可能采用氮气作保护气氛拉制硅单晶”的结论,取得了6项发明专利,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减压充氮直拉硅单晶技术”被《科技日报》评选为我国1987年10项重大科技成果之一,198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鉴于物理法的定向凝固技术大部分来源于拉单晶,因此,如果阙院士的成果被应用于定向凝固,是毫不奇怪的。但最近,阙院士是三名“联名上书”的院士之一,但自己却基本置身事外,没有陷于多晶硅的江湖事务,只埋头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上。是国内涉及多晶硅后又独善其身的为数不多的院士之一。  
   他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的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除了在大直径硅单晶生长、硅的缺陷工程以及微氮硅单晶的杂质缺陷的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国际水平外,同时还开展了铸造(物理法)多晶硅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研究。
梁骏吾  
   半导体材料学家。1933年9月出生于武汉。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56-1960年在苏联科学院治金研究所从事高纯半导体硅单晶研究、1960年获副博士学位。1960-1970年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从事高纯区熔硅单品、砷化镓液相外延、硅气相外延、SiO2隔离膜生长和多晶硅生长的研究,1970-1978年在宜昌半导体厂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研制和生产。1978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单品、掺氮中子变硅单晶、超高速电路用外延技术、MOVPE AICaAs/CaAs量子阱材料及半导体中杂质与缺陷的行为。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为SiC外延生长和CaN基材料的生长。1997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梁骏吾院士为我国从事硅材料的元老级专家。早在1964年,就解决了高纯区熔硅的单晶生长技术,可以说是现在物理法多晶硅定向凝固的开山鼻祖。已经七十几岁高龄的梁先生自然不再从事具体的工作,但在硅行业依然活跃非常,影响力不可小觑。  
   早在2000年,梁院士就代表专家组参加了由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创新项目——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首条100吨多晶硅工业试验示范线的鉴定会。梁院士还于2006年10月22日参加了深圳南玻在湖北宜昌的多晶硅项目的动工,而据2007年12月8日《洛阳新闻网》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梁骏吾代表鉴定委员会宣布,由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4对棒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成套装置”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创新性,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表明我国掌握了成熟的千吨级多晶硅产业化核心技术,标志我国已步入世界多晶硅生产强国行列。”  
   2006年8月,梁院士对《科技日报》记者做了题为“中国硅材料工业如何提高竞争力”的长篇访谈,提出中国的硅片应在大尺寸上建立大规模的工厂,同时应该加强协会的作用,制订行业规范,避免恶性竞争。梁院士本人没有具体针对物理法还是化学法在多晶硅上做具体工作,但他在2006年就对媒体提出,中国的硅行业无法指望从国外引进技术,只能靠自主研发创新,基本上这也是国内物理法的情况写照。
周廉  
   1940年生,吉林省舒兰县人。196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原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现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长期致力于超导和稀有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温超导材料研究、合成、制备、性能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院士虽然不是多晶硅专业的专家,但他是向国务院联名上书的三位院士之一,也参加了2006年的“香山科学会议”的中国太阳能产业规划会议,因此,在这里仅作简单介绍。周院士在联名上书后,就没有再多过问多晶硅的事务。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5 化工币 +30 收起 理由
hhxxy + 15 + 30 感谢分享,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jd2006 发表于 2008-12-30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考察中,能提供详细的资料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asonwyw 发表于 2009-4-10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哪里要上啊 没人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化工技术网-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 苏ICP备14035884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