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61|回复: 6

煤气化方法总结

[复制链接]
鄂尔多斯 发表于 2009-3-24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煤气化方法概观





煤气化方法种类繁多,人们曾将它们分别归类,但由于出发点不同,因而存在一些不同的分类方法。例如从原料形态分类则可分成固体燃料气化、液体燃料气化、气态燃料气化和固液混合燃料气化。以入炉煤粒度大小分类则可分成块煤气化(6100mm)、小粒煤气化(0.56mm)、粉煤气化(﹤0.1mm)、油煤浆气化和水煤浆气化。以气化压力分类则可分为常压或低压(﹤0.35MPa)、中压(0.73.5 MPa)及高压气化(﹥7.0 MPa)。按气化介质分则有空气气化、空气蒸汽气化、氧蒸汽气化及加氢气化。以排渣方式分则有:干式/湿式、固态/液态、连续/间歇排渣等气化法。按供热方式则分成外热式、内热式和热载体三类。按入炉煤在炉中过程动态分则有固定床(或称移动床)、沸腾床(或称流化床)、气流床及熔渣池气化四种,这也是目前广为使用的煤气化分类法。现将各种气化方法作一简介

[ 本帖最后由 鄂尔多斯 于 2009-3-24 16:1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化工币 +9 收起 理由
eddy-8280103 + 9 感谢分享,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鄂尔多斯 发表于 2009-3-24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固定床气化法
一.固定床气化法(Fixed-bed Coal Gasificatian Process)
1.GI(Gas Integrale)  

常压下以空气及蒸汽气化块状高挥发份烟煤以间歇制取中热值煤气,意大利曾使用过。
2.IFE(国家炉具公司)法  

常压下以空气及蒸汽气化烟煤制取低热值燃料气,系两段炉,英国开发。
3.IGI两段法   

常压下以空气及蒸汽气化烟煤制取中热值煤气,意大利于上世纪40年代开发。
4.Leuna(路易那)溶渣法

常压下以蒸汽与氧气化焦炭制取中热值煤气,德国Leuna厂开发。
5.Lurgi(鲁奇)干灰法
2.5~3.2MPa下用蒸汽与氧使3~50mm次烟煤或褐煤气化。1936年由德国Lurgi公司工业化。我国云南解放军化肥厂有11台捷克制的Lurgi Ⅰ型气化炉,炉径2.7m,在2.0MPa下将褐煤用纯氧加压气化。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则有Lurgi Ⅳ型炉在3.0MPa下气化块煤,炉径3.8m,共4台,用于生产合成氨后加工成硝酸磷肥。太原化工公司亦有一台用于制氨,气化压力2.5MPa,炉径2.8m。南非Sasol厂共有89台,年处理煤3300万吨用于生产合成油。
6.Marischka法

常压下用空气与蒸汽气化焦炭或无烟煤制低热值煤气,欧洲曾使用过。
7.Pintsch Hillebrand(平奇-希勒布兰德)法

   加压下用蒸汽及煤气气化褐煤制中热值合成气,炉上部为干馏区,下部为水煤气制造区。炉径达4.5m,曾在德国使用多年。
8.Power Gas(英国动力煤气公司)法

  常压下用空气和蒸汽气化烟煤制取低热值煤气,曾在英国某地使用多年。
9.Riler-Morgan(美国赖利加煤气公司)法

常压下用蒸汽与空气(或氧)气化20~32mm块状无烟煤或烟煤制取燃料气,二次大战前国外曾有9000台在运转,现早已淘汰。
10.Simplex法

加压下用氧及蒸汽使≦10mm块煤或将粉煤、二炭加入石灰及纸浆废液压型后气化制取中热值煤气,此法为美国舒尔茨动力经济公司在哥伦比亚大学协助下开发的。
11.Thyssen-Galoczy(赛森-加洛齐)法

在常压下用氧和蒸汽气化焦炭或煤制取中热值煤气。工业炉炉径3m,产气量8500m3/h,熔融排渣,分三级加入气化剂,炉体中间、上部均设有补充氧的喷嘴。该法由Thyssen-Galoczy公司开发。
12.UGI法  

常压下用空气和蒸汽气化焦炭制取中热值合成气,由美国UGI公司开发。国内于1954年起用于制氨工业,1956年扩大到无烟煤,我国中小型氮肥厂有大小UGI炉数千台。后来又进一步扩大到无烟粉煤气化,将粉煤添加不同粘结剂压制成煤球或煤棒,也有将烟煤或褐煤先经干馏再气化来制取合成气。
13.Wellman Galusna(韦尔曼)法   

是美国麦克道尔·韦尔曼公司开发,于1896年实现工业化,在低压下用空气(或氧)与蒸汽使无烟煤、焦、褐煤等气化制取低热值燃料气,属一段干灰炉。上世纪20年全世界共有291台,70年代末仅剩下56台,其中35台在美国,50年代中期台湾曾建有4台。
14.Wellman(韦尔曼)炽热炉  

亦为美国韦尔曼公司在19世纪末开发的常压单段及两段干灰炉,单段炉曾用于欧洲及南非,两段炉用于欧美,南非自1963年以后建有30余台,美国于1978年建有2台Φ3m炉用于空气及蒸汽气化煤制取燃料气。
15.Wilputta(威尔普特)法

   美国Wilputta公司开发的一段干灰炉,在常压下用空气(或氧)与蒸汽气化烟煤制取低热值或中热值燃料气,用旋转臂防止炉渣粘结。仅用于美国霍尔斯顿兵工厂,二次大战时曾建有12台,后只使用2台。
16.WD/GI
   
由美国伍德尔·达克哈姆公司与意大利米兰煤气公司共同开发,于1946年工业化,实际上是IGI两段法的改进,有空气蒸汽循环操作和氧蒸汽循环操作两种方式,在常压下用次烟煤、烟煤及褐煤制取煤气,为两段干灰炉。选用空气蒸汽循环的有欧洲、澳大利亚及南非百余台,而选用氧蒸汽循环的在欧洲有15台。
    上述16种方法均已工业化。
17.BG/Lurgi熔渣法

   由英国煤气公司开发,1955年中试,1960年经2.0MPa加压气化中试。1974年英美合作在苏格兰Westfield建成Φ2.8m,煤处理量550~730t/d的示范装置。3~50mm块状烟煤在2.5MPa及≦1700℃下用氧和蒸汽气化,碳转化率﹥99%,冷煤气效率88.3%,吨煤氧耗0.579t,汽耗0.407t,累计操作5000h。
18.窑气(Kiln Gas)法

     美国阿丽斯·卡玛公司开发,在0.5~0.9MPa压力,1090℃温度下用空气与蒸汽气化制取低热值煤气,示范装置建在伊利诺伊州电力公司伍德河发电厂,日处理煤600t,产气量73200m3/h,CO+H2为38.9%,冷煤气效率68%。
19.Ruhr(鲁尔)100法  

  由德国鲁尔煤气、鲁尔煤及斯梯各三家公司联合开发,在≦10MPa下用氧及蒸汽气化2~40mm块状无烟煤,示范装置建在道尔斯顿(Dorston)。1979年9月起已处理16450t煤,26次运行共操作4500h。炉径Φ1.5m,投煤量108~240t/d,可用于城市煤气或代用天然气生产。
20.Stole法   

美国福斯特·惠勒能源公司开发,在常压下用空气及蒸汽气化次烟煤制取低热值煤气。示范装置建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德卢斯分校,炉径Φ3m,为二段气化炉,投煤量108t/d ,产品气CO+H245%。
    上述4种方法已建立示范装置。
21.BASF  

  -Flesch-Demag法     德国BASF公司开发,在常压下用氧与蒸汽气化无烟煤制取中热值煤气的两段炉,仅进行过中试。
22.GEGAS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开发,1976年在纽约州Schenectady建成Φ1.5m中试炉,于0.6~2.2MPa压力下用空气和蒸汽气化伊里诺伊6号煤,投煤量21t/d ,制得煤气CO+H2有效组分40%~42%,可作燃料气或用于燃气透平发电。
23.GFERC熔渣法

   由美国大福克斯能源研究中心开发,将鲁奇干灰炉改为熔融排渣,在1958至1965年间建立了中试装置,1965~1974年间封存,1976年4月又重新启用。操作压力可达2.8MPa,蒸汽用量仅为鲁奇炉的1/4,气化能力大2~3倍。该炉设有燃烧器以降低炉渣粘度,并有破渣机。
24.Kerpely法  

  美国矿物局开发,常压下用空气(或氧)及蒸汽气化煤以制取低热值或中热值煤气。中试炉内径2.1m,建在路易斯安那实验站,用氧及蒸汽气化时日产合成气56600m3。
25.KGN法  

  德国北莱茵煤气公司开发,中试装置于1979年建于亚琛附近胡凯霍文煤矿。炉径2.1m,可用空气连续气化制发生炉煤气或水蒸汽间歇气化制水煤气。压力0.6MPa,温度920~1120℃,曾运转16次共8700h,最长一次为1320h。其特点是用低温干馏煤气循环分解焦油及高级烃,碳转化率95%,冷煤气效率78%~80%,CO+H2 45%。
26.MERC法  

   美国摩根城能源研究中心开发,为干灰搅拌床气化炉。中试炉内径1.067m,投煤量48t/d,用空气及蒸汽气化强粘结煤或弱粘结煤制取低热值煤气。
27.Chevron法

    美国雪佛龙研究公司开发,在2.1~5.6MPa压力及650~700℃温度下,以K2CO3为催化剂用蒸汽气化褐煤以制取高热值煤气,但仍处于小试阶段。
上述21~26为中试开发阶段,27为小试。


[ 本帖最后由 鄂尔多斯 于 2009-3-24 15:1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化工币 +9 收起 理由
eddy-8280103 + 9 感谢分享,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鄂尔多斯 发表于 2009-3-24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流化床煤气化法(Fluidized-bed  Coal  Gasification  Process)
         1.Winkler(温克勒)法  

1922年由德国Winkler博士研究成功,1925年在BASF公司实验。在低压、815~980℃下用氧和蒸汽气化﹤9.5mm烟煤、次烟煤或褐煤。典型工业炉Φ5.5×23m,投煤量1000t/d。日、德、前南、西、印、土曾用它生产合成氨,是唯一工业化的流化床气化炉,曾建有63台。后经英国戴维动力煤气公司(Davy  Powergas)改进,将压力提高到1.1 MPa。
          2.HTW(高温Winkler)法   

德国莱茵褐煤公司(Rheinische  Braunkohlenwerke  AG)开发,经中试后在德国Ville/Berreinrath  炼油厂建立720t/d煤处理量的示范装置,所得35000~37000m3/h合成气用于制甲醇。它在1.1MPa压力和1100℃下气化褐煤,氧耗0.53t/t,汽耗0.24t/t,碳转化率45%,CO+H287.2%。
          3.ГИАП法   亦为Winkler炉的改进。

是常压900~920℃用蒸汽富氧空气气化﹤10mm褐煤,工业炉能力25000~30000m3/h合成气量。国内上世纪50年代吉化及兰化自前苏联引进,均为ГИАП-4型炉,气体带出燃料量大,炉渣含15%~25%,带出物中含28%~30%,每立方米CO+H2耗燃料0.87kg,汽0.45kg,氧0.294kg,电90kWh。
         4.恩德粉煤气化法   

它也是Winkler炉的变种,是朝鲜咸镜北道恩德郡七七化工厂改进后的炉子取消炉蓖改为喷嘴切线方向往炉内送风,采取热回流方式降低带出物,并将废热锅炉设在旋风分离器之后。一般在近常压(1.4kPa)、950℃下用富氧空气(或氧)与蒸汽气化褐煤、弱粘结性煤及长焰煤。国内景德镇焦化煤气总厂用此法生产燃料气,兰化集团、长山化肥厂、淮南化肥厂用于制氨。
          5.Battelle-Carbide (联合碳化物公司巴特尔研究所)法   

  上世纪60年代开发,1976~1978年在美国西杰弗逊市建25t/d中试炉,由上部燃烧炉和下部气化炉组成。在0.8 MPa压力、930~980℃温度下将干灰与空气和补充的﹤100目煤形成聚灰后循环入气化炉,用预热蒸汽气化制中热值煤气。
          6.CO2受体法  

美国固本煤炭公司开发,将褐煤或次烟煤在1.0 MPa压力及815℃下用蒸汽脱挥发份后气化成代用天然气。气化炉由CaO吸收CO2或CaCO3放出热量供气化,CaCO3与半焦入再生塔鼓入空气使半焦燃烧,温度升到1050℃后分解成CaO后循环使用。曾建有Φ1.0m投煤量27t/d中试炉,1977年后停止研究。
            7.COGAS法  

美国FMC公司的子公司COGAS开发公司研究开发,为一多段干馏、单段气化并加一燃烧炉,在常压下用蒸汽气化,三段干馏温度分别为315℃、425℃和540℃,气化炉870℃,燃烧炉1930℃,用空气与蒸汽气化。曾在英国建有中试装置,炉径Φ2.1m,投煤量45t/d,用于制代用天然气。
           8.Esso  CAFB法

  埃索公司开发的化学活化流化床法,1966年在英国进行小试,1975年由美国Foster  Wheeler(福斯特•惠勒)公司在圣比尼托市建示范装置,投煤量288t/d。在常压下用空气蒸汽气化,气化炉870℃,再生炉1040℃,进料煤中添加CaCO3,生产低热值煤气供发电用。
           9.Exxon(埃克松)催化法

  由Exxon公司开发的在3.5MPa及630~700℃下以KOH为催化剂,蒸汽气化褐煤、次烟煤或烟煤,煤粒度﹤8目,低温高压利于甲烷生成,脱酸性气后分离出纯甲烷,而CO2、H2及残CH4混合气循环返回。在荷兰鹿特丹港建有示范装置,生产管道天然气,投煤量100t/d。
            10.Hoffman(霍夫曼)法   

由霍夫曼•金威尔逊公司开发的常压至7MPa压力700℃下用预热蒸汽气化粉煤,以K2CO3(或Na2CO3)+镍催化剂制甲烷,进行过中试,成本低于鲁奇法,煤耗低,无轻油或焦油生成。
           11.Hygas法   

美国芝加哥煤气工艺研究所开发,1976年建成中试装置,投煤量75t/d,炉径1.7m,用油煤浆在7~10MPa下加氢裂解煤制合成管道气。40~100目煤粉干燥后配成30%~45%油煤浆。第一段300~550℃低温干馏,第二段750~800℃加氢裂解,第三段950~1000℃加氢成半焦,第四段半焦在1010℃进行变换反应,蒸汽与氧逆向入炉,氧耗0.253t/t,蒸汽耗1.05t/t,冷煤气效率88.3%,CO+H2含量57%。
            1 2.Synthane(合成烷烃)法  

  由匹兹堡能源技术中心(PETC)开发,中试炉在布鲁斯顿,炉径Φ1.5m,投煤量70t/d,在7.0MPa及980℃下气化﹤0.84mm美国西部煤用于制合成管道气。氧耗0.351t/t,汽耗0.75t/t,碳转化率65%~80%,冷煤气效率79.5%。1976年7月开始实验。
               13.U-GAS(公用煤气)法   

美国芝加哥煤气工艺研究所开发,1974年建中试装置,炉径Φ1.2m,投煤量15t/d,在常压到0.6MPa,980~1040℃下用氧及蒸汽气化﹤6.4mm西肯塔基9号煤,停留时间45~60min,流化速度0.6~0.9m/s时氧耗3.4t/t,汽耗1t/t,有效组分CO+H2为75.7%,制得中热值煤气。若用空气蒸汽气化伊利诺伊6号煤,空气量2.8~3.3t/t,汽耗0.4~0.6t/t,有效组分CO+H2为37.1%,制得低热值煤气。此法为Hygas改进,将一级反应器聚结灰渣改为三级二段加氢气化反应器,干灰排渣。我国上海焦化公司曾引进该技术,但始终未正常运转。
                 14.Westinghouse(西屋)法  

西屋电气公司开发的中压单段流化床气化法,中试装置建在宾州Waltz Hill,投煤量15t/d,在1.0~1.5MPa及965~1150℃下用氧及蒸汽气化﹤5mm匹兹堡9号煤,碳转化率90%~99%,氧耗1.04t/t,汽耗1.04t/t,有效组分CO+H2 78.8%,曾打算在宾州Bearerdale建厂生产甲醇及西弗吉尼亚Marion生产燃料供发电用,仅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15.Hydrane (加氢烷烃化)法  

摩根城能源技术中心(METC)开发,仅进行过小试,1978年即停止。在7.0MPa及990℃下二段加氢,上段20%煤中碳转化为甲烷,下段呈流化态半焦加氢分解,用于制合成管道气。
               16.Trigas (三床循环)法

由美国烟煤研究公司(BCR)开发,进行过投煤量1.2t/d小试。在1.6MPa压力下用空气气化次烟煤或烟煤,三段床层温度分别为315~650℃、925~1090℃和1150℃,有效组分CO+H2 50%,冷煤气效率88%。后又在宾州Homer建成投煤量120t/d 中试装置,系熔渣式流化床气化炉。
                17.CFB(循环流化床)法    由德国Lurgi(鲁奇)公司开发,小试规模Φ200mm炉,中试先后建投煤量50kg/h和500kg/h(炉径700mm)两套装置。可用高硫煤、高灰煤、褐煤、烟煤、洗煤滤渣、石油焦、树皮、泥炭、牛粪等为原料在常压以空气、蒸汽+氧、CO2+O2为氧化剂处理﹤4~5mm原料,在1050℃下气体停留时间4~6s,线速1~4m/s制取燃料气。在奥地利、德国、美国及法国建有工业装置,所产燃料气用于发电,迄今尚未用于制合成气。


[ 本帖最后由 鄂尔多斯 于 2009-3-24 15:2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化工币 +9 收起 理由
eddy-8280103 + 9 感谢分享,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鄂尔多斯 发表于 2009-3-24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气流床煤气化法(Entrained-bed Coal Gasification  Process)
     气流床具有设备尺寸小,煤种适应性广,无副产物处理问题,灰渣含碳低,是目前主要开发与大型厂使用的炉型。
1. K-T(Koppers-Totzek 柯柏斯-托切克)法  

1938年德国Heinrich-Koppere(亨利•柯柏斯)公司的Totzek提出的方法。1951年实现工业化,各国共54台炉进行过工业运转。分布在法、芬、日、德、比、葡、希、埃、泰、土、赞、印、南非、巴西等国,其中印度9台,德国、南非与希腊各6台,芬兰5台,土耳其与赞比亚各4台,基本上用于制氨工业,投煤量多在780t/d左右。将﹤0.074mm烟煤、次烟煤或褐煤在常压 、﹤1800℃下用喷嘴将粉煤、氧及蒸汽喷入气化炉,吨煤氧耗0.942t/t,汽耗0.415t/t,碳转化率96%,冷煤气效率71.3%,有效组分CO+H2 87.3%。我国上海化工研究院1960年就进行中试,后在新疆化肥厂建工业装置,有5台容积各为11m3的K-T炉烧芦草沟烟煤,经两年多试车,因耐火材料供应困难改烧重油。化肥研究所由上海内迁后自1976年起继续中试,炉容积4m3,先后试烧铜川长焰煤和黄县褐煤。山东黄县化肥厂建有工业装置,1983年起进行试车。
2.Shell-Koppers(壳牌-柯柏斯)法   

由德国克虏伯-柯柏斯(Krupp-Koppers)公司与荷兰国际壳牌石油公司(Shell-Internationale)共同开发的中压一段气流床熔渣气化炉,示范装置建在汉堡,投煤量135t/d,1978年开始运行。在3~4MPa、1800~2000℃下用氧及蒸汽气化﹤0.09mm的Wyodak褐煤,碳转化率98%,氧耗1.0t/t,有效组分CO+H2 96.2%。1978至1983年共运行3000h以上,后壳牌公司退出合作。
3.PRENFLO法

  在壳牌公司退出合作后克虏伯-柯柏斯公司单独开发加压气流床煤气化工艺。1985年在德国菲斯藤豪森建立中试装置,投煤量48t/d,自1986年8月至1987年9月共运转2000h以上。在2.4MPa压力下用氧和蒸汽气化Gottolbom的烟煤进行联合循环发电,产气率1.92m3(CO+H2)/kg煤,副产5.0MPa蒸汽1.95t/t,碳转化率99%,冷煤气效率79%。
4.Shell干粉煤(SCGP)法  

国际壳牌公司退出与Krupp-Koppers公司合作后与壳牌石油公司及壳牌开发公司一起于1987年初在休斯顿附近鹿苑建成SCGP-1示范装置,煤处理量250~400t/d生产中热值煤气供发电,可处理高硫煤或褐煤共运转18000h,试过18种煤。1988年在荷兰Buggenun建设253MW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装置,在2.8 MPa下煤气化,碳转化率在99%以上,到2001年气化装置运转率在95%以上。目前国内洞庭及湖北等大型氨厂均拟将油头改造为壳牌干粉煤气化工艺。
5.Texaco(德士古)法  

  由德士古公司开发的低压或中压熔渣气流床煤气化工艺。在美国Montebello(蒙特贝罗)中试装置投煤量15t/d,1973年开始运转,在2.4~8.4MPa压力下操作,使用过烟煤、次烟煤、褐煤及石焦油。在德国Oberhausen(奥伯豪森)建有165t/d示范装置,自1977至1986年共运行2000h以上,处理95000t烟煤、固态及液态炼油残渣,在4.0MPa、1600℃下运行。后又在美、德、日、瑞典、中国建有12套工业装置用
化工生产力                           2003年第11期
于发电、制氨、甲醇、醋酸等。我国鲁南、渭河、上海焦化及淮南均采用此技术。
6.Ruhrgas 涡流法   

德国鲁尔(Ruhr)煤气公司开发,在常压、1700℃用空气蒸汽气化烟煤或褐煤制取低热值煤气,﹤1.6mm煤预热后与空气在涡流室中高温气化,熔渣自底部排出,产品气经旋风分离及布袋除尘,飞灰返回。
7.BI-GAS 法   

美烟煤研究公司(Bituminus Coal Research)开发的两段气化炉,上段煤浆进料干灰,下段干粉煤熔渣气化。示范装置在宾州Homer,气化炉Φ1.5×16m,投煤量110t/d,1976年开始运行。﹤200目煤在3.5~10.4 MPa及1480~1650℃下气化,碳转化率﹥99%,冷煤气效率84.3%,氧耗0.708t/t,汽耗0.635t/t,有效组分CO+H2 35.3%。
8.CE(燃料工程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法   

上世纪70年代由燃烧工程公司开发,示范装置建在路易斯安那州查尔斯湖纳尔逊电厂,炉径2.7m,投煤量120t/d。常压下将70%﹤200目含2.5%的高硫煤在1760℃下空气蒸汽气化制得低热值煤气。有效组分CO+H2 32.9%,冷煤气效率75%,生产煤气450000m3/d用于发电。
9.KBW法   

为美国Koppers公司与Babcock&Wilcox公司组成合资公司KBW开发的方法,实际上是将Koppers的常压粉煤气化技术与B&W的换热器、流体流动、燃烧等技术结合。示范装置投煤量800~1200t/d的气流床熔渣炉,在常压高于灰熔点95℃下气化﹤32mm煤制取中热值煤气。氧耗0.76~0.88t/t,汽耗0.12~0.20t/t,碳转化率86%~98%,冷煤气效率60%~70%,产品气中CO53%~65%,H2 25%~35%。
10.VEW 法  

德国韦斯特伐利亚联合电力公司(Vereinigte Elektrizitatswerke Westfallen)开发,1984年建成投煤量240t/d示范装置。在2.4MPa压力下用空气气流床处理脱硫煤用于107MW联合发电机组。气化温度1400~1600℃,煤经预热到400~460℃,停留时间4s,气化率42%。
11.Bianchi 法

  中试炉在法国,于1.0~2.5MPa及540~870℃下将粉状褐煤与过热蒸汽及氧沿切线方向喷入涡流室中心,灰渣与产品气经旋风除尘再甲烷化后制合成管道气作燃料用。
12.Coalex法

由美国Inex Resources Inc(伊内克斯资源)公司开发,中试规模4.8t/d的熔渣气流床化炉。常压下将粉煤及添加剂与空气一起自炉顶喷入,在1315℃下使89%~99%碳被还原,渣在冷激槽与水中成湿渣出炉,可获得低热值煤气。
13.FW(Foster  Wheeler 福斯特•惠勒公司)法   

1972年以前由烟煤研究公司(Bituminous Coal  Research)进行二段气流床气化炉配合循环发电研究,1972年后由Foster  Wheeler接手,仍在中试。70%通过200目且灰熔点﹤1540℃的煤在2.5MPa,上段980~1150℃,下段1370~1540℃下气化伊利诺伊6号煤,有效组分CO+H2 43.8%。
14.MFR(Mountain  Fuel  Resources 高山燃料资源公司)法

中试炉投煤量30t/d , 在1.4 MPa及1565℃下气化烟煤、次烟煤或褐煤。冷煤气效率78%~80%,氧耗0.75~0.77t/t,汽耗0.17~0.21t/t,有效组分CO+H2 87%~90%。

15.Panindco 法   
1950年曾在法国鲁昂建有中试炉,投煤量17.5t/d,氧与蒸汽在煤外圈喷入,有数个蒸汽喷嘴可改善反应温度分布并保护耐火衬里,入炉煤﹤200目,产品气由炉底引出。
16.PEATGAS法   

由芝加哥煤气工艺研究所开发,在3.5 MPa下用氧与蒸汽气流床二段气化-10+100目泥煤,1981到1982年进行中试,炉上段为并流稀相加氢气化,下段为流化床半焦气化,可用氢、氢-蒸汽或合成气为加氢气体,停留时间4~7s,曾打算建日产700万米3制合成管道气装置。
17.Rockwell Hydro(罗克韦尔加氢)气化法  

由国际罗克韦尔公司开发,为单段气流床短暂停留自烟煤制甲烷的气化炉。1980年建成18t/d中试炉并设计了150~175t/d示范装置,喷嘴呈束状分布,中心喷嘴进70﹪﹤200目烟煤或干泥煤,环布热氢喷嘴,每个炉子有若干喷嘴束,在7.0 MPa及980℃下停留1.8s,产品气含CH482.5%,氢耗0.087t/t,氧耗0.1t/t。
18.USBM法  

  美国矿物局开发的涡流气流床,常压下在杜邦Babcock&Wilcox炉中进行。1953~1963年中试,压力2.1 MPa及熔渣温度下气化,三个蒸汽喷嘴相间三个煤与氧的喷嘴,炉呈长圆筒状,气体越向上涡流半径愈小,熔渣沿炉壁向下流,因堵渣而中止试验。
19.日本涡流法   

日本化学公司开发,具6个双套管喷嘴,外环为蒸汽,强制冷却以使熔渣粘在炉壁上形成保护层,中试规模为12t/d。在常压及1330℃下气化日本赤平煤,氧耗542m3/t,汽耗0.34t/t,有效组分CO+H2 82.6%。
20.住友涡流法   

住友化学公司开发,以FeO为助熔剂,四个喷嘴,蒸汽在外环,煤与氧走内环,获半焦后气化。中试炉投煤量45t/d,常压下气化日本松浦烟煤,氧耗485m3/t,汽耗0.30t/t,有效组分CO+H2 85%。
21.Bell  Aerospace(贝尔宇航)高通量法   

贝尔宇航公司籍助粉末推进剂用于火箭的经验而开发的煤气化法,小试规模炉径127mm,投煤量12t/d,鼓氧制合成管道气。在5.1 MPa下用氧气化70%﹤200目的煤,A段1650℃,B段吹氧,产品气中CO+H286.9%,气化强度350~700t/m2•h。
22.高速气流床法    艾林研究所1973年在杨伯翰大学建小试装置,投煤量560kg/d,在常压至2.0MPa及1200~1540℃下使粉煤快速与氧及过热蒸汽混合,经多喷嘴自炉顶轴向喷入炉内,在二次回收热前分离灰渣,可制得低成本的中热值煤气。
23.多喷嘴气化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的多喷嘴气化炉,是目前国内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技术,有华东理工大学于遵宏老先生主持开发成功。

[ 本帖最后由 鄂尔多斯 于 2009-3-24 15:2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化工币 +9 收起 理由
eddy-8280103 + 9 感谢分享,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鄂尔多斯 发表于 2009-3-24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熔渣池煤气化法(Melting-Slag-Pool Coal Gasification Process)
  此类气化炉特点是在高温熔融态热载体床层中进行煤气化,熔融状态的Na2CO3、铁水或灰渣可以催化气化并脱硫。
1.Rummel(鲁麦尔)单筒法   

由德国联合燃料公司(Union  Kraftstoff)开发,1950年在维塞林建有内径800mm试验炉生产中热值合成气。常压下将煤、蒸汽及空气喷入0.5m深的熔渣池,在1500~1600℃下燃烧和气化,渣池内未完全反应的碳在上部空间进一步气化,溢流渣连续排出后用水激冷。国内北京锅炉厂建有两套中试炉,酒泉钢厂建有炉径2.1m的工业炉,1974年曾连续运转114h。
2.Otto-Rummel(奥托•鲁麦尔)双筒法

  由奥托公司开发,有燃料筒和气化筒各一个,用空气和蒸汽为气化剂,熔渣为热载体生产中热值煤气,1962年在英国Bromley-by-Bow建中试炉,环形渣池外径2.25m,内径0.69m。我国浙江安吉化肥厂1976年建有一套工业装置,双筒炉内径2m,高5.87m,1979年进行6次试验,用甘肃华亭煤制得CO+H2﹥80%的合成气,入炉煤粉量1.0~1.1t/h,煤气产量800~1300m3/h。
3.Saarberg-Otto(萨尔•奥托)法   

由德国萨尔工厂开发,在Voelklingen建有示范装置,炉径1.5m,投煤量264t/d。﹤3mm烟煤在2.5MPa及1650~2400℃下用氧及蒸汽在熔渣池中气化。碳转化率99%,冷煤气效率70%~73%,氧耗1.0t/t,汽耗0.15t/t,有效组分CO+H2 85.4%,产品气可用作合成气、还原气或联合发电。
4.住友法  

为单筒Rummel炉改进型,由广西化工所在南宁化工厂建有中试炉,炉径500mm,投煤量120kg/h,后又在邑宁氮肥厂建Φ1.4m工业炉进行14次试验。碳转化率
95%~98%,冷煤气效率60%~63%,有效组分CO+H286%。
5.ATGAS法   

美国应用技术公司开发,1967年进行过小试,炉径600mm,煤破碎并干燥后喷入熔铁浴,挥发份裂解成CO+H2,固定碳在0.35MPa及1370℃下被氧及蒸汽气化成CO+H2,所得粗煤气叫PATGAS,经甲烷化后的合成管道气就叫ATGAS。
6.Humbold法  

  日本住友钢厂与德国KHD Humbold公司开发,1985年在瑞典建立示范装置,投煤量240t/d。在0.3~1.0MPa下用氧及蒸汽将煤粉吹入鼓形熔铁炉,产品气中CO+H290%,碳转化率﹥98%。
7.Rockgas法(或Kellogg熔盐法)  

由Rockwell(罗克韦尔)国际公司开发,中试规模1t/d,用常压空气或0.1~2.0MPa氧在Na2CO3熔盐中气化粉末状直至6.4mm块煤,而含硫及灰分的Na2CO3再生后循环使用,冷煤气效率78%。

[ 本帖最后由 鄂尔多斯 于 2009-3-24 15:2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36 化工币 +45 收起 理由
eddy-8280103 + 9 感谢分享, 加分鼓励!^_^
wsc344188 + 36 + 36 感谢分享, 加分鼓励!^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cp333 发表于 2009-3-28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

请教一下; BI-GAS 法中两段气化炉,上段煤浆进料干灰,下段干粉煤熔渣气化。
能不能介绍更详细一点;上段煤浆进料干灰是什么意思,工艺流程有吗,若工作压力是4.0MPa产生蒸汽压力是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zhdsk 发表于 2009-3-28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非常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化工技术网-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 苏ICP备14035884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